科普知识

Popular Science Park

当前位置:首页 > 公园建设 > 科普园地

崇明岛地质景观

发布时间:2013-10-03 00:00:00 点击:749

地质年代图表:地球形成以来不同年代形成的地层结构图表,从老到现代,地层形成的年代依次为太古代,元古代、古生代、中生代和新生代,每个代又划分若干纪。


地质景观:指以崇明岛为中心的长江河口区域的地层结构、组成等地质露头景观。崇明岛地层主要的特征为完整的大河口三角洲地层系统,该地层系统从下向上依次包括:基岩地层、第四纪地层、全新世地层和现代潮滩地层。

 基岩地层:指从11亿年以来的长江河口区域的基岩地层结构。第三纪前基岩地层组成有前震旦系、震旦系、寒武系、奥陶系、志留系(泥盆系、石炭系、二迭系、三迭系尚未发现)、侏罗系、白垩系、第三系、第四系,最古老地层距今约19亿年。基岩地表出露分布零星,为低山残丘,总面积2.5km2。大面积基岩处于地下300m深,基岩面埋深起伏变化较大,总体上南西高,北东低,最大高差可达600m。西南部的大金山岛、佘山、天马山等剥蚀残丘海拔均在100m左右;西北部的华亭、安亭地区的基岩埋深为440m;而崇明港西、向化地区埋深可达500m。该基岩地层因第四纪以来的沉降逐渐埋藏地下,只有零星小型的山体和岛屿出露地面,上海境内主要有佘山、大小金山岛、天马山等,这些出露的基岩主要为火山凝灰岩。


上海地区基岩地势分布图

上海舍山残留火山岩基岩

第四纪地层:指260万年来发育形成的沉积地层。在上海地面以下、基岩以上,广泛覆盖着一套厚达300-500米,由砂、泥交互组成的疏松地层。这套疏松地层,按其岩性和色调特征,可大致分为厚度大致相等的三部分:上部,深约150米以上,以灰色粘性土为主,与松散砂层间互形成的“灰色层”。为中更新世以来的海陆交替沉积。中部,深约150~300米左右,以杂色网纹状粘土为主,与砂、砾层组成的“杂色层”。为早更新世地层,基本属陆相沉积。下部,深约300米至逾450米,以绿色粘土为主,与砂砾层间互构成的“绿色层”。为距今3百万年以前的上新世陆相沉积。崇明岛河口砂岛三角洲区基本是在基底凹陷的背景上形成的,兼有上150-200m的第三系陆相洪积、冲积地层和第四系的沉积,第三系的沉积物为粗砂、泥质砂,分选极差,并含有大量树木碎块,不含任何海相生物化石。

崇明岛地区第四纪地层分布及其环境意义

全新世地层:崇明岛全新世地层厚40~60米,属于河口沉积物,从下自上可以分为三层。早全新统(Q1/4 ):沉积厚度约14-17米,主要为灰色、灰褐色粉细砂,粉砂,粘土质粉砂沉积,底部为含砾细砂,见钙质结核,植物碎屑沉积,以波状层理为主,交错层理次之,属冰后期初期气候刚刚变得温和时的河流、滨海沉积。钙质结核是干冷气候下的产物。中全新统(Q2/4 ):沉积厚度12~16 米,主要沉积青灰色粉砂质粘土,间夹薄层粉砂。水平层理及透镜状层理是暖热潮湿气候下的浅海沉积。晚全新统(Q3/4 ):沉积厚度16~29 米,可分为2段。下部由粘土质粉砂,粉砂质粘土互层的潮汐层理,向上变粗为极细砂、粉砂夹粉砂质粘土,发育交错层理、透镜状层理,并见包卷层理。推测为河口砂坝-三角洲前缘席状砂沉积。上部约2~4 米,为粉砂与粘土质粉砂形成的水平层理、微波状层理,反映滨海沉积环境,属三角洲平原沉积。已接近现代的温和湿润气候。

现代潮滩地层:现代潮滩沉积地层厚5-10米,分布于崇明岛周边的潮滩上。现代潮滩沉积剖面淋漓尽致地记录了潮汐、波浪、河流综合作用。滩地揭片层理的变化可以清楚地看到潮汐涨落、生物活动过程留下的“纪录”。

现代潮滩沉积地层分布及其成因                    

来源:崇明地质公园网站

地址:http://www.cmgeopark.com/wzxx.aspx?id=46f4ea23-0868-4a85-a3c6-4d42050463a7

编辑:刘欢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