非物质遗产

Immaterial heritage

当前位置:首页 > 神奥嵩山 > 非物质遗产

登封大禹神话传说

发布时间:2013-05-29 20:04:34 点击:702

 

 

 

河南省非物质文化遗产名录项目

 

档 案 表

 

( 河南省  级非物质文化遗产名录项目)

 

 

 

项目类别:         民间文学          

项目名称:      登封大禹神话传说   

项目保护单位:    登封市文化馆     

项目所在县区:        河南省登封市     

 

 

 

 

 

 

 

 

 

 

登封大禹神话传说

项目类别

民间文学     

登封市文化馆

单位法人

张爱玉

0371-62880886

电子信箱

hndfwhg@163.com

河南省登封市嵩阳路北段                          

登封位于郑州西南约70公里,西邻九朝古都洛阳,东望中国八大古都中的郑州和开封,风光秀丽,山河壮美,历史悠久,文化积淀深厚,2008年元月,被国家命名为中国大禹文化之乡。

地处天地之中的嵩山是万山之祖,出露海平面已有36亿年历史,地质史上的太古宙、元古宙、古生代、中生代、新生代的地层和岩石均有出露,被地质学家称为五世同堂的天然地质博物馆。嵩山地区有多次地壳运动遗迹,嵩阳运动、中岳运动、少林运动就因发生于登封境内而命名。

登封总面积1120平方公里,区内地势起伏较大,水系发达,山峰、丘陵、幽谷、茂林,秀丽多姿,河流、飞瀑、山泉、碧潭,风光旖旎。登封属暖温带气候,年降雨量约400毫米左右,矿藏、水、植物等自然资源丰富,能较好地满足人类生活需要。

登封境内的嵩山是中华文化圣山,向有“五岳之尊”和“神州首岳”之谓。嵩山山系西起洛阳,东至郑州,在登封境内有紫云山、大  山、当阳山、少室山、太室山、林台山、五指岭等山脉。属于黄河水系的  河和属于淮河水系的颍河贯穿登封东西,大禹曾经治理过这两条河流,留下了“打开龙门口,撤干伊阳江”和“启母石”、“火烧蛟河”等神话故事。

    嵩山地区因山、水、土、气(气候)、生(生物)、位(地理位置)等自然条件优越,而孕育了古人类文化,使得嵩山地区成为华夏民族的重要发祥地,成为中华文明的发源地。而大禹及其父亲鲧被封于崇地(嵩山地区),在此生活、治水、建都,于是孕育、产生了关于大禹的一系列神话传说,并代代相传。

 

   

大禹神话传说主要分布于嵩山周边地区,在登封流传最广、影响最深。登封是全国大禹神话传说最为丰富和最为集中的地区,主要流传于嵩阳办、唐庄、卢店、告成、大冶、君召、石道、颍阳、徐庄、宣化、少林办、中岳办等乡镇区办。

大禹神话传说在登封源远流长。远古时期,夏部族兴起于嵩山周围,嵩山又称为崇山、崇高山。《国语·周语》和《春秋外传》皆记载:“有夏之兴也,融降于崇山。”韦昭注:“夏居阳城,崇高所近。”大禹及其父亲鲧被封为崇伯,封地就在嵩山附近。有关史籍文献中“禹居阳城”、“禹凿辕”、“禹避阳城”、“禹都阳城”的记载很多。

《史记·夏本纪》载:“帝舜荐禹于天,为嗣。十七年而舜崩。三年丧毕,禹辞辟舜之子商均于阳城。天下诸侯皆去商均而朝禹。禹于是遂即天子位,南面朝天下。国号曰夏后,姓姒氏。”

《淮南子》载:“禹治洪水,通辕山,化为熊。先谓涂山氏曰:‘欲饷,闻鼓乃来。’禹跳石,误中鼓,涂山氏往见,惭而去,至嵩高山下化为石。方孕启,禹曰:‘归我子。’石破北方而启生。”《汉书·武帝纪》颜师古注,也曾引述此段文字,《墨子》一书也有同样的记载。

登封的东汉启母阙铭文:“昔者共工,范防百川。伯鲧称遂……下民震惊。禹大功,疏河泻玄。九山甄旅,咸秩无文。爰纳涂山,辛癸之间。三过亡入,实勤斯民……表碣铭功,昭视后昆。”

《嵩书》载:登封为“圣王(大禹)过化之所……大禹功在万世……将乡民为其建的生祠改为禹王庙……祀大禹,以益配之……每岁添设春秋二祭,每祭用银三两……表章前烈崇功。”

4000多年前,大禹建都于嵩山脚下的阳城(今登封告成),1975年以来在告成王城岗曾多次考古发掘,夏商周断代工程和中华文明探源工程研究证实,王城岗即禹都阳城,堪称真正意义上的华夏第一都。考古界还证实王城岗小城即被洪水所冲毁,阳城遗址还出土有带“阳城”字样的文物。

大禹的一生和嵩山脚下登封的关系十分密切,他生长于嵩山,家居于登封;他治水于嵩山,建都于登封。作为禹都阳城所在的登封,大禹文化历史悠久,积淀深厚,脉络清晰,内涵深刻,经典多元,影响深远。登封是全国大禹文化遗迹、神话故事数量最丰富和最为集中的县域,被誉为“中国大禹文化之乡”。众多大禹出生、治水、建都的神话传说,长久以来在登封人民中口耳相传,影响深远。

 

 

 

    登封大禹神话传说现为第三批河南省级非物质文化遗产项目,现保护传承良好,项目代表性传承人为常松木,为保护、传承大禹神话传说,现创办有《中国大禹文化》期刊,目前已出版5期。

大禹治水神话主要以口传为主,而登封有众多文化遗迹与之相对应:太室山和少室山、禹王庙、启母庙、少姨庙、石纽石、启母石、照爷石、马蹄石、禹洞、蛟河、辕关、石羊关、太室阙、启母阙、少室阙、禹都阳城王城岗、常寨水王庙、白圪瘩庙、石纽屯、祖家庄、夏地、禹岭、匾挂石崖等。

民间文艺爱好者搜集整理的很多大禹治水神话已收入《中原神话专题资料》、《中岳故事篓》、《登封县民间故事歌谣谚语》等书。

    韩有治先生收集整理的大禹治水系列神话已结集为《嵩山民间故事》,常松木主编的《大禹与嵩山》由中州古籍出版社出版。农民作家乔文阔根据登封大禹治水神话创作了长篇神话小说《大禹演义》。

大禹神话传说因历史久远,主要是社会传承,但据老年人回忆,清代以来可考的传承人谱系为:

第一代:耿介,明末清初人,登封城西南街人,进士,嵩阳书院山长,著作《嵩阳书院志》中载有大禹为儒家道统及大禹祭祀。

第二代:景日,清顺治至雍正年间人,登封大冶人,进士,著作《说嵩》中载有很多大禹神话传说及遗迹。

傅而师,清康熙年间人,登封南街人,举人。

梁树柏,清康熙、雍正年间人,登封东金店骆驼崖人,曾任嵩阳书院主讲。

第三代:常鸣岗,清道光、咸丰年间人,君召乡海渚村人,举人。

第四代:常廉栋(1891-1970),清末民国人,君召乡常寨村人,清末民初人,上过私塾,农民。

第五代:韩三池,1902年生,城关镇韩村人,农民。

贾氏:女,1904年生,城关镇韩村人,农民。

赵宗义,1908年生,城关镇韩村人,农民。

常云(1916-1995),男,君召乡常寨村人,上过私塾,农民,能讲述10余个大禹神话、传说。

第六代:甄秉浩(1931-1998),高中文化,讲述和搜集有《太室山和少室山》、《五指岭》等大禹神话。

耿直(1934-2008),中专文化,作家,著有《耿直诗文集》,收录有大禹治水神话传说。

王鸿钧(1931-2005),小学文化,作家,讲述和收集有大禹神话、传说。

韩有治,80岁,小学文化,讲述、整理20多篇大禹治水神话故事,著有《嵩山民间故事》。

耿炳伦,76岁,大专文化,讲述、搜集有《河伯授图》、《石门沟》、《禹洞》等大禹治水神话。

冯金河,76岁,男,唐庄乡王河村人,教师,能讲述大禹神话。

第七代:常兴元,69岁,初中文化,农民,君召乡常寨村人,能讲述大禹10多个神话传说。

傅占军,65岁,高中文化,农民,君召乡前孟村人,登封市首届民间文化杰出传承人,能讲述多个大禹神话传说。

乔文阔,65岁,初中文化,农民,君召乡周洼村人,著有《大禹演义》。

第八代: 常松木,男,45岁,大学本科,君召乡常寨村人,著有《历代名人与嵩山》、《大禹与嵩山》、《嵩岳烟雨》、《汉三阙》、《嵩山故事二百篇》、《嵩山经典故事》等,讲述20多个大禹神话、传说,并收集整理了20多个大禹神话、传说。

冯铭鑫,男,49岁,卢店乡吴岗村人,讲述、整理有10多个大禹神话、传说。

第九代:傅凌云,女,30岁,大专文化,登封市君召乡,能讲述大禹神话、传说。

景萍丽,女,29岁,大专文化,登封市大冶人,能讲述大禹神话、传说。

常泽儒,男,16岁,登封一中学生,能讲述10余个大禹神话传说    

 

 

流传在登封的大禹神话传说有以下基本特征:

1、源远流长:大禹及其父亲鲧被封于嵩山地区,大禹生长于登封,家居于登封,治水于登封,建都于登封,其儿孙夏启出生于登封,少康中兴于登封颍阳。后世人们敬仰大禹,传颂大禹治水的功绩,《孟子》、《左传》、《吕氏春秋》、《史记》、《淮南子》、《汉书》等典籍中都记载有大禹治水及禹避阳城、禹居阳城、禹都阳城等,后来被演化为神话故事。

    2、数量众多:据初步调查,登封现存大禹治水神话故事有70多个,以《启母石》、《火烧蛟河》、《禹王锁蛟》等为最典型,登封是全国大禹传说最为集中的县域。

    3、与神话和传说相关的遗迹众多:登封大禹文化遗迹星罗棋布,有一城(禹都阳城王城岗)、二关(辕关、石羊关)、三阙(太室、少室、启母)、四山(太室、少室、箕山、五指岭)、五石(启母石、照爷石、马蹄石、试斧石、磨斧石)、六庙(禹王庙、启母庙、少姨庙、水王庙、三官庙、白疙瘩庙)、七村(石纽屯、夏庄、焦河、祖家庄、禹洞河、三官庙、大河口)等,其中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有4处,是全国大禹文化遗迹最多和保护级别最高的地区。

    4、流传广泛:大禹神话传说在登封流传广泛,脍炙人口,在各个乡镇都有流传。大禹治水的故事还以木雕、石雕、壁画等形式保存于民间祠堂和庙宇中。

    5、影响深远:大禹神话传说对登封人们影响很大,已渗透到语言、村名、民间舞蹈以及民俗活动中,潜移默化地影响着登封人民的生活。如“三过家门而不入,乘龙快婿,匾挂石崖,管住黄河水、管不住老百姓嘴”等日常用语,如跳独脚舞、跑旱船、舞龙、踏罡步斗等民俗活动。

大禹神话传说具有多方面的精神文化价值:

1、神话、民俗学术价值:大禹治水是远古时期发生在世界各地洪水神话的重要组成部分,大禹被西南很多少数民族奉为始祖,因此大禹神话对研究神话学、民俗学、民族学具有很高的学术价值。

2、历史考古学价值:大禹是人文先祖、立国始祖,大禹治水、立国等传说,有的已得到了考古发掘的证实,具有重要的历史考古学价值。

    3、文化价值:大禹文化是嵩山文化乃至中华民族传统文化的重要元素,大禹神话传说对探索史前文化、农耕文化、天文文化、祭祀文化、婚姻文化、天地之中文化等的来源和演变有着不可替代的作用。

    4、艺术价值:作为一种民间文学,大禹神话传说及其衍生的民间舞蹈、祭祀建筑、民间美术、民间戏剧等,具有动人、传神的艺术价值。

5、精神文化价值:大禹是儒家、道家、墨家等文化之根,大禹三过家门而不入的敬业奉献精神,九州一家、团结抗洪的责任精神,五音听政、下车泣罪的民本精神,克勤克俭、严于律己的自律精神,已经成为中华民族精神的代名词,象征着中华民族的奋斗精神,具有强大的向心力和凝聚力。其中华民族文化身份认同的意义,已经成为维系民族团结的纽带和文化信仰。

6、教育价值:大禹神话传说所蕴含的公而忘私、敬业奉献、顾全大局、以民为本、克勤克俭等精神对人们具有重要的启示和教育作用。

1、随着经济社会的发展,市场经济的不断深化以及西方文化的冲击、娱乐方式的多元化和生活水平的不断提高,现在的年轻人对传统文化越来越淡化,又因外出求学或打工,没时间也没兴趣更没可能晚上再坐在树下听老年人讲故事、“喷瞎话”,因此,大禹神话传说已届濒危边缘。

2、老一代传承人有的去世,有的年事已高,登封大禹神话传说,已出现了后继无人的现象。

3、随着科学技术的发展以及人们认知能力和文化水平的提高,再加上上世纪顾颉刚等人认为大禹是神不是人观点的影响,不少人认为以当时的生产力水平,大禹走遍九州治理洪水,不可能也不现实,因而大禹治水的神话传说被一些人视为笑谈,因而导致了大禹神话传说的传承危机。

    4、神话传说和遗迹相互关联,遗迹的灭失可能导致传说的消失。作为大禹神话传说的重要载体,禹王庙、启母庙、少姨庙等废毁无存,群众虽然自发复建了沁水大禹庙、白疙瘩庙等,但已将大禹等同于水官爷、水王爷、龙王爷、济渎爷等。而一些与大禹治水有关的村名如蛟河、石纽屯、三官庙、夏庄、祖家庄等,随着时代的变迁和行政区划的变更,一些村民也很少知道自己村庄和大禹的关系。

1、搜集整理大禹神话、传说,在《郑州日报》、《登封时讯》、《嵩山风》、《嵩山文化》等报刊上加以宣传,提高大禹神话、传说的知晓率。

2、出版《嵩山民间故事》、《大禹演义》、《大禹与嵩山》、《嵩山故事二百篇》、《嵩山经典故事》、《汉三阙》等书籍,弘扬、宣传大禹神话、传说。

3、评选大禹为登封市十大历史名人,评选禹都阳城为登封市十大文化符号,加强人们对大禹的热爱程度。

4、申报中国大禹文化之乡,召开中国大禹文化研讨会,深入研究大禹神话、传说。

5、在嵩阳社区建设大禹文化甬道,将10个大禹神话、传说,以石雕形式表现出来。

6、对大冶沁水大禹庙、北五里庙天成殿进行重修,扩大对大禹神话、传说的宣传。

7、已将大禹神话传说申报为河南省级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项目。

8、创办《中国大禹文化》,宣传大禹神话传说

9、刻立大禹之碑、禹生石纽记碑,彰显了大禹神话传说的精神文化价值。

10、举办了四届大禹文化民间艺术节、三届祭祀大禹活动,极大地扩大了大禹神话传说的影响。

 

1保护、宣传大禹神话、传说:登封流传的大禹神话、传说很多,目前搜集整理的仅是其中一部分,还需要继续挖掘、抢救、整理,并将挖掘出的大禹治水神话故事刊载于《嵩山文化》、《登封文学》、《中国大禹文化》等刊物上,出版《登封大禹神话传说》等相关书籍。

2、保护传承人:使其有充裕的时间搜集、整理、讲述、研究大禹神话、传说,并有资金能力编辑、出版相关大禹神话、传说的书籍。

3、保护相关载体:努力复建禹王庙,并建立中国大禹文化博物馆,搜集、展示与大禹治水神话相关的图片、文献、文物,展示大禹的治水功绩和历代文人学士对有关禹治水的评价、诗文,展示全国大禹后裔、大禹遗迹的分布情况等。建设大禹文化主题公园,以雕塑、小品景点等形式展现大禹治水的情景。

4、积极申报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项目。

 

拍摄者:常松木     拍摄时间:2008.5         联系电话:13838259208

 

 

 

拍摄者:常松木     拍摄时间:2008.5         联系电话:13838259208

 

               

  拍摄者:常松木     拍摄时间:2008.5         联系电话:13838259208

拍摄者:常松木     拍摄时间:2008.5         联系电话:13838259208

 

                 

拍摄者:王巧玲      拍摄时间:2007.6           联系电话:13838566930

    

拍摄者:王巧玲      拍摄时间: 2006.11          联系电话:13838566930

拍摄者:常松木     拍摄时间:2011.5         联系电话:13838259208

拍摄者:常松木     拍摄时间:2012.5         联系电话:13838259208

 

 

 

 

 

 

河南省

非物质文化遗产项目代表性传承人

档 案 表

 

( 河南省级非物质文化遗产项目代表性传承人)

 

 

 

传承人姓名:    常松木           

项目名称:     登封大禹神话传说  

项目类别:      民间文学                                  

传承人所属县区:河南省登封市       

 

 

 

河南省文化厅印制

二○一三年八月 


 

常松木

   

2寸彩

 

1969.2

   

本科

   

干部

中教一级

荣誉称号

河南省非物质文化遗产项目代表性传承人

20083

 

20125

 

20131

 

      

 

13838259208

工作单位

登封市政协

452470

电子信箱

Changsongmu1594@163.com

河南省登封市嵩阳北里613

1987.8-1991.7,郑州大学中文系学习

1991.8-1997.7,登封四中、登封职业中专任教

1997.8-2002.4,登封一中任教

2002.5-2008.4,任登封市文联副主席

2008.5-2010.1,任登封市政协文史委副主任

2010.1至今,   任登封市政协文史委主任

大禹神话传说历史久远,主要是社会传承,清代以来可考的传承人谱系为:

第一代:耿介,明末清初人,登封城西南街人,进士,嵩阳书院山长,著作《嵩阳书院志》中记载大禹为儒家道统及大禹祭祀情况。

第二代:景日,清顺治至雍正年间人,登封大冶人,进士,著作《说嵩》中载有大禹神话传说及遗迹。

傅而师,清康熙年间人,登封南街人,举人。

梁树柏,清康熙、雍正年间人,登封东金店骆驼崖人,曾任嵩阳书院主讲。

第三代:常鸣岗,清道光、咸丰年间人,君召乡海渚村人,举人。

第四代:常廉栋(1891-1970),君召乡常寨村人,清末民初人,农民。

第五代:韩三池,1902年生,城关镇韩村人,农民。

赵宗义,1908年生,城关镇韩村人,农民。

常云(1916-1995),君召乡常寨村人,农民,能讲述大禹神话、传说。

第六代:甄秉浩(1931-1998),高中文化,讲述和搜集有《太室山和少室山》、《五指岭》等大禹神话。

王鸿钧(1931-2005),小学文化,讲述和收集有大禹神话、传说。

耿直(1934-2008),中专文化,著有《耿直诗文集》。

收录有大禹治水神话传说。

韩有治,80岁,小学文化,讲述、整理20多篇大禹治水神话故事,著有《嵩山民间故事》。

耿炳伦,76岁,大专文化,讲述、搜集有《河伯授图》、《石门沟》、《禹洞》等大禹治水神话。第七代:常兴元,67岁,初中文化,农民,君召乡常寨村人,能讲述大禹10多个神话传说。

傅占军,62岁,高中文化,农民,君召乡前孟村人,登封市首届民间文化杰出传承人,能讲述多个大禹神话传说。

第八代:常松木,男,43岁,大学本科,君召乡常寨村人,著有《历代名人与嵩山》、《大禹与嵩山》、《嵩岳烟雨》等,能讲述50多个大禹神话、传说,曾到各机关、学校讲述大禹神话传说故事,多次配合中央电视台、郑州电视台、登封电视台等宣传大禹神话传说。

第九代:傅凌云,女,30岁,大专文化,登封市君召乡,能讲述大禹神话、传说。

景萍丽,女,29岁,大专文化,登封市大冶人,能讲述大禹神话、传说。

常泽儒,男,16岁,登封一中学生,能讲述10余个大禹神话传说

小时侯,经常在老家大门口皂角树下,听爷爷常云、父亲常行远等讲述大禹治水神话、传说、故事,他们讲述的大禹神话、传说主要有鲧腹生禹、大禹拜师、舜王访贤、河伯授图、启母石、轘辕关、火烧蛟河、打开龙门口、三过家门而不入、禹王锁蛟、下车泣罪、龟坡寨、独脚舞、禹洞、三官庙等与大禹有关的神话、传说,对大禹治水神话、传说情有独钟,产生了浓厚兴趣。

1991年参加工作,分配到位于告成的登封四中任教。告成即是禹居阳城、禹避阳城、禹都阳城的古阳城,流传有很多大禹神话传说,业余时间就深入民间挖掘大禹神话传说。尤其是禹都阳城位于颍河和五渡河交汇处,大禹治理蛟河(即五渡河上游)的传说尤为流传广泛,于是就请甄秉浩、韩书田、耿直、韩有治、耿丙伦等讲述大禹神话传说,并加以整理。

为传承大禹神话传说,先后主持举办了四届大禹文化艺术节,三届祭祀大禹活动,并刻立大禹之碑、禹生石纽记碑,在《登封时讯》、《郑州日报》、登封电视台、郑州电视台等媒体刊载、讲述大禹神话传说,并创办《中国大禹文化》、《登封民间文艺家》、《嵩山文化》等报刊宣传大禹神话传说,为传承大禹文化、弘扬大禹精神,还多次召开登封市大禹文化研究会理事会,并建立了长岭山、石纽屯等大禹神话传说传承基地。

 

    

1、口头传承:大禹神话传说最明显的特征就是口头传承,代代相传。但在口头相传基础上还要进行挖掘整理,以免出现人亡艺息的情况。

     2、有丰富的遗迹、实物印证:登封市大禹神话传说皆有丰富的遗迹、实物相印证,如启母石、石纽石、太室山、少室山、启母阙、少室阙、禹岭、五指岭、匾挂石崖、照爷石、禹影石、鲧像石、马蹄石、磨斧石、试斧石、石门沟、禹洞、蛟河、焦山、轘辕关、阳城关、三官庙、禹庙、少姨庙、水王庙、白圪瘩庙、禹都阳城王城岗等文物遗迹。 

     3、与民俗相契合:登封大禹神话传说与民俗息息相关,如跳独脚舞、撑旱船、打禹王拳、六月六禹王庙会、十月十五水官庙会、端午节缝制龟形香囊等。语言习俗也有很多,如“管住黄河水管不住人家的嘴”、“你是从石头缝里蹦出来的”、“匾挂石崖的太危险”、“亲得像没出五服似的”、三过家门而不入、一言九鼎等。

     4、体现了大禹精神:登封大禹神话传说体现了公而忘私的奉献精神、积极探索的创新精神、顺应规律的科学精神、心系苍生的民本精神、克勤克俭的勤廉精神、锲而不舍的奋斗精神等,大禹精神是中华民族精神、美德的集中体现。

 

 

 

1、积极传承大禹神话传说:努力挖掘登封大禹神话传说,丰富自己大禹神话传说储备,并利用各种机会到各单位、学校向群众、学生讲述大禹神话传说。

2、出版、编辑书刊:2009年出版《大禹与嵩山》,收入了自己掌握的50多个大禹神话传说,2012年出版《嵩山故事二百篇》《嵩山经典故事》,亦收入了不少大禹神话传说。编辑《嵩山风》、《嵩山文化》大禹文化专辑宣传大禹神话传说。

3、申报中国大禹文化之乡,郑州市、河南省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项目:本人作为主要组织者、参与者,2008年元月成功申报了中国大禹文化之乡和郑州市非物质文化遗产,后又被列入河南省非遗保护项目。

4、组织活动宣传、传承大禹神话传说:200810月,组织举办2008’中国登封·中国大禹文化学术研讨会,20112月以来,组织举办了4届中国大禹文化之乡艺术节,并举行了3次祭祀大禹活动。

5、积极服务各级媒体传承大禹神话传说:2002年以来,本人积极服务中央电视台、郑州电视台、登封电视台、《大河报》、《郑州日报》、《登封时讯》、大河网、商都网、登封政府网、登封论坛等媒体大力宣传大禹文化,传承大禹神话传说。

6、拍摄电视专题片传承大禹神话传说:先后与登封电视台、登封有线台、郑州电视台、河南和视文化传播公司合作,制作、播出了十几个大禹神话传说专题片。尤其是郑州电视台播出的郑州十大历史故事《大禹治水》和《禹都阳城》,引起了很大的反响,得到了各级领导的好评。

7、创办《中国大禹文化》期刊,刊载登封大禹神话、传说,与各禹迹地进行友好交流。

8、先后将登封大禹神话传说申报为郑州市、河南省级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项目,并被郑州市文化局、河南省文化厅先后命名为郑州市、河南省非物质文化遗产项目代表性传承人。

 

 

20多年来,长期利用业余时间,志愿到农村、机关、企业、学校、景区等讲述大禹神话传说,1995年,担任旅游班班主任后,经常在课堂上或课余时间向学生讲述大禹神话传说,并带领他们到禹都阳城、蛟河、焦山、禹洞、阳城关等地实地考察。1997-2002年,常带领登封一中学生到启母石、启母阙等地参观并讲为他们讲述大禹神话、传说。2002年后,经常为傅凌云、常泽儒、景萍丽、陈金平、曾丽等大禹文化爱好者以及各地游客讲述大禹神话、传说。

另外,还重点培养以下人员学习讲述大禹神话传说:

秦志俊:男,35岁,户外运动爱好者,大禹故里文化网版主。

郜小卫:男,35岁,少林办左庄(原名祖家庄)农民。

傅凌云:女,37岁,登封市阳城中心校教师。

曾丽:女,37岁,登封电视台记者。

李少丽:女,23岁,登封网版主。

郎玉良,男,18岁,嵩阳高中学生。

常泽儒:男,16岁,登封一中学生。

 

 

 

 

 

 

多年来,曾多次在郑州电视台、登封电视台讲述大禹神话传说,并多次深入各机关、企业如市委办、组织部、中岳办、接待办、石道乡、君召乡、市老干部大学、嵩管委、嵩山文化老干部志愿者宣传队、新登集团、嵩阳高中、蓓蕾幼儿园、登电集团铝加工厂、少林寺武僧团培训基地等举办讲座,讲述大禹神话、传说,弘扬大禹精神。

2005年、2010年,两次为郑州电视台“直播郑州”栏目讲述大禹神话传说,服务其拍摄郑州十大历史故事专题片《大禹治水》。并配合中央电视台“绿色空间”、“讲述”等栏目拍摄大禹治水神话专题片等。

    2008年以来,在文化遗产日活动期间,多次以宣传页、版面、LED形式宣传大禹神话传说。

2009年至2011年,配合登封电视台制作了5期大禹神话传说的节目,并在登封电视台播出。

20092012年,与河南和视影视文化传播公司合作,在《天地之中——嵩山》专题片中制作一辑《禹都阳城》。并在郑州电视台播出。

2011年、2012年,两次义卖《大禹与嵩山》,救助贫困大学生和“烧伤宝宝”。

2011年以来,主持举办了四届大禹文化民间艺术节和三届大禹祭祀活动。

 

 

    1、郑州市、河南省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项目登封大禹神话传说的标牌。

2、郑州市、河南省非物质文化遗产项目代表性传承人标牌和证书。

    3、《中原神话》、《中原神话专题资料》、《史记》、《拾遗记》、《尚书》、《左传》、《二十四史》、《淮南子》、《山海经》、《竹书纪年》等书中记载的相关大禹资料及《大禹与嵩山》、《九州方圆话大禹》、《走向大禹》、《大禹研究资料汇编》等书籍。

    4、中国先秦史学会禹羌文化研究基地创办的《大禹文化》、中国大禹文化研究中心创办的《中国大禹文化》、绍兴越秀外国语学院大禹文化研究所创办的《中国禹学》等期刊。

5、河南登封、浙江绍兴、四川北川、安徽蚌埠、山东禹城、山东滨州等地举办的大禹文化研讨会的论文集。

6、登封与大禹神话传说相关的遗迹的图片200余幅及相关的碑刻拓片。

7郑州台播出的《天地之中》之《禹都阳城》光盘、申报中国大禹文化之乡、河南省非物质文化遗产专题片光盘。

8、与登封大禹神话传说相关的《登封县民间故事歌谣谚语三集成》、《中岳风物故事》、《嵩山民间故事》、《大禹与嵩山》、《嵩山故事二百篇》、《嵩山经典故事》、《汉三阙》、《八方村志》等书籍以及《河南省登封市申报中国大禹文化之乡材料汇编》、《登封大禹神话传说申报河南省非物质文化遗产材料汇编》等。

 2005年,组织评选登封市十大系列民间故事,《大禹治水》被评为十大历史故事;《启母石》《照爷石》《五指岭》被评为十大神话故事。2007年,出版《嵩岳烟雨》,收录有十余篇描述大禹文化胜迹的散文。2008年,出版《古韵——中国嵩山历史建筑群》,专章介绍“大禹文化”。2009年,出版《历代名人与嵩山》,专题介绍大禹生平及神话传说。2010年,出版文史资料《登封名镇名街》,专题介绍禹都阳城——王城岗遗址。200912月,出版专著《大禹与嵩山》,并获郑州市社会科学优秀成果奖三等奖。

2008年,本人作词、范奋强作曲的歌曲《大爱千古》获郑州市五个一工程奖,曾在登封市春节文艺晚会、中国大禹文化之乡艺术节上多次演出。

2010-2011年,配合河南和视影视文化公司拍摄《天地之中——嵩山》,并拍摄一集《禹都阳城》。

2011年,组织评选登封市十大文化符号,与大禹相关的“禹都阳城”入选。

2011年以来,《大禹精神再论》发表于《炎黄天地》;

《禹生嵩山石纽考》分别发表于《中原文史》、《炎黄天地》;《大禹故里考论》发表于《黄河科技大学学报》。

2013年,共接待三批日本禹王文化研究专家至登封的考察,和他们进行了友好交流。

 

 

 

拍摄者:王巧玲      拍摄时间: 2008.10      联系电话:13838566930

 

 

拍摄者:王巧玲      拍摄时间: 2008.10      联系电话:13838566930

 

 

拍摄者:王巧玲      拍摄时间: 2008.10      联系电话:13838566930

 

 

 

 

(贴照片处)

 

 

 

拍摄者:         拍摄时间:               联系电话:

 

 

拍摄者:王巧玲      拍摄时间: 2008.10      联系电话:13838566930

拍摄者:王巧玲      拍摄时间: 2008.10      联系电话:1383856693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