非物质遗产

Immaterial heritage

当前位置:首页 > 神奥嵩山 > 非物质遗产

中岳传统泥塑

发布时间:2015-02-10 23:19:37 点击:503

 

 

附件1

 

河南省非物质文化遗产名录项目

 

档 案 表

 

(市级非物质文化遗产名录项目)

 

 

 

项目类别:             传统技艺              

项目名称:           中岳传统泥塑            

项目保护单位:        登封市文化馆           

项目所在县区:   登封市文化广电新闻出版局      

 

 

 

河南省文化厅印制

二○一三年八月

 

中岳传统泥塑

项目类别

传统技艺  

 

登封市文化馆

单位法人

张爱玉

 

037162830886

电子信箱

hndfwhg@163.com

 

登封市嵩阳路北段                      

 

中岳嵩山地处中原,位于黄河南岸,东西蔓延,横卧于登封境内,它东临古都郑州,西近十三朝古都洛阳,南临魏都许昌。从古自今这里是风水宝地。位于东径ll2.42°,北纬34°,全县总面积1122平方公里,总人口63万,土地l83万亩,海拔高2501512米。它得天独厚的地域优势,孕育了中华民族五千年灿烂文化及悠久的民族传统文明。

    数千年来,这里遗留了丰厚的人文景观及深厚的古老传统文化遗产。仅登封境内而言有全国最早坐落于嵩岳寺内北魏时期的砖塔,元代郭守敬所造的观星台,立于颍水北岸,以及秦汉时期创造的道教圣地中岳庙,始建于东汉的大法王寺,世界闻名。始建于北魏的少林寺及全国最大规模的塔林,还有宋代古建筑的初祖庵、会善寺等。国家级保护单位十六个、省级保护单位22个,县级以上l97处,这些林立的古刹文物,创造了中华五千年文明,孕育了嵩山地区3000年厚重的神文化底蕴。自上古的神、巫崇拜,到道教的诞生、佛教的传入,以历代帝王临中岳,祭拜封禅,有形无形之中将此处的宗教信仰推向了高峰。嵩山地区自古就有七十二寺,三十六庙院之称,而且遗址皆有。

 

    五千年的神文化底蕴及当政者的推波助澜,使得这里寺庙林立,而国人传统的偶像崇拜,提供了传统宗教泥塑技艺滋生的温床。并得以代代相传,其技法多样,形成各种流派。儒、释、道三教交融,丰富了宗教文化氛围。传统的造像技艺在嵩山地区得到迅速发展壮大。

 

嵩山山脉分布地区方圆二百余里,登封、偃师、巩义、荥阳、新密、新郑、禹州、汝州等地。

 

传统泥塑可以追溯到新旧石器时代,与人们的生活息息相关,从人类的第一个陶具开始。随着上古的巫神崇拜,到道教的诞生,佛教的传入,使传统的宗教泥塑得到空前的繁荣与发展。在敦煌莫高窟,以及现存古代寺观最多的山西,都可以领略到传统泥塑的精髓,那里遗存有历朝百代传统泥塑的经典之作。而嵩山地区古代传统泥塑,地处中原,它具有连接南北的独特地域优势,形成了自己独特的艺术风格。

    在寺庙繁多的嵩山地区,有寺庙,便有神佛造像,从秦汉到明清,在诸如中岳庙、少林寺、大法王寺、会善寺等这些始建于不同朝代的寺庙里,都有各种风格泥塑的出现。尤其以始建于秦汉时期的中岳庙内的三仙殿泥塑为代表。被誉为传统泥塑中原之冠,是以三仙娘娘为主神,并附以配神背光,以天、地、水三仙娘娘各自的自身故事出身、修练、成仙、巡游等情节,以精美庄严,严谨的造型,朴实无华的人物,用写实与夸张的手法,塑造性格,创造出了高超泥塑工艺精品。它用装饰的传统图案遍布金身,衣纹及附属物、山石、云树用浪漫抽象手法去表现,刻画出人物心理世界。其三个背光以木铁为骨架,用绳麻泥土塑造而成型,运用高乳雕及圆雕的形式,表现神仙的天堂仙境及群仙生活场景。雕工精细,一丝不苟,整个布局想象力极为丰官,人物造型千姿百态,山石树木,亭台楼阁,云水飞瀑,无所不有。无不极尽工艺之精致,常常使人驻足久观,留连忘返。更有感于古代艺人精湛的技艺和严谨的工作态度。如天仙出游中的云车车轮,微风一吹,车轮随风转动,使人难于忘却,可惜的是精美的泥塑艺术精品在众所周知的文革年代里,也没能幸免于难。留给人们的只有辛酸的记忆和永远的遗憾,太可惜了。幸运的是少林寺初祖庵立雪亭内遗留的2尊明()代泥望,现在得以重点保护。

1978年文革结束,改革开放的春风吹暖了中国大地,少林寺、中岳庙被破坏的文物开始恢复。从南阳请来泥塑名师顾金荣、李魁中等人,经周密计划,收集资料,对文革中打毁的神像开始复修,按照原来塑像朝代的特点塑造。先后历经十余年的努力,少林寺、中岳庙等寺庙的古代泥塑艺术又恢复了当年的光彩。在十余年的泥塑工作中,为嵩山地区带动培养了一大批热心泥塑艺术的学徒。为中华传统泥塑撒下了传承的种子。

 

 

 

一、在学习传统技艺的基础上,吸取现代造型手段,提升作者的造型能力。同时,重点强化,继承传统泥塑的造型特点,形体动态,特点衣纹的组织与概括,以及人物面目表情、手、足的传统塑造表现模式。尤其是传统泥塑的工艺流程,传统的表面装饰技艺等。

二、保护极少的传统泥塑老艺人。关心他们的生活。使他的绝技(造型、衣纹、颜料配制、传统泥土的加固、外表保护处理等等)愿意顺利传给下一代。

三、挖掘整理嵩山地域古代遗留下来的优秀传统雕塑,配合老艺人传承下来的理论口诀,编印成册,供年轻学徒参考学习,使古老的嵩山中岳传统泥塑得以传承保护。

四、以薪养艺,确保学者在生活有保障的前提下、把传统泥塑继承发扬壮大。

五、收集存留传统泥塑照片集册。传授交流技法及经验。

六、请老艺人、老前辈讲授指导工作。

七、开发生产相关的旅游产品。

八、加大媒体宣传,提升传统泥塑的社会地位、成立中岳嵩山传统泥塑研究所,成为嵩山一代传统泥塑的基地。

九、设立奖励机制组建基金会,定期举办有奖展览,不定期举办研讨会,及时总结经验。

十、建立民间协会,增强基础力量,加速事业发展。

 

传承人马广臣2011年为四川德阳雕塑的佛教护法神

拍摄者:马广臣        拍摄时间:2013.10.09       联系电话:13849051285

传承人马广臣创作的道教十大阎君静广王塑像

拍摄者:马广臣        拍摄时间:2013.10.09       联系电话:13849051285

传承人马广臣创作的道教十大阎君安德王塑像

拍摄者:马广臣        拍摄时间:2013.10.09       联系电话:13849051285

传统泥塑传承人马广臣2011年创作的道教人物张天师像

拍摄者:马广臣        拍摄时间:2013.10.09       联系电话:13849051285

传承人马广臣创作的九龙王塑像

拍摄者:马广臣        拍摄时间:2010.10.09       联系电话:13849051285

 

 

 

 

 

 

 

 

 

 


 

附件2

 

 

河南省

非物质文化遗产项目代表性传承人

档 案 表

 

(市级非物质文化遗产项目代表性传承人)

 

 

传承人姓名:          马广臣           

项目名称:         中岳传统泥塑         

项目类别:           传统技艺                                    

传承人所属县区: 登封市文化广电新闻出版局  

 

 

 

 

马广臣

   

2寸彩

(已故黑白亦可)

1970.01.24

   

初中

   

泥塑

研究所所长

荣誉称号

省民协会员

201003

 

 

 

 

 

 

 

13849051285

工作单位

嵩山中岳传统泥塑研究所

452470

电子信箱

 

中岳办事处新店村

马广臣于1970年元月24日出生在嵩山脚下一个农民家庭。本人不幸早年丧母,和父亲相依为命。七岁在本村上小学,当时正处于文革年代,到处是批叛当权派的漫画及大字报,整日目睹身染,喜欢上了绘画这门艺术。1981年文革后期,中岳正恢复文革中毁坏的各种神像,1988年正式拜泥塑老艺人为师,跟顾师傅学习传统泥塑。1997年学艺出师,自己成立了“中岳传统泥塑研究所”,独立工作至今。

 

 

         姓名  性别     生卒年月     文化程度

第一代:张振义    1891.03-1961.12    小学

第二代:顾金荣    1921.03-2001.10    高小

第三代:顾勇长    1947.06-           高中

第四代:马广臣   1970.01-           初中

第五代:李松峰    1992.04-           高中

本人初中毕业后,于1988年拜顾氏父子为师。因马广臣本人从小有绘画艺术的天赋,无论是神像造型或外型彩绘,一看就会,作出来的活,人人喜欢,老师夸奖。马广臣跟顾金荣先后在少林寺、中岳庙、永泰寺、法王寺等地一干就是九年。学习、研究获得了一身高超技艺。无论是造型设计、壁画样稿,都能在传统的基础上创新发展。于1998年离师独立工作。于1999年成立“嵩山中岳传统泥塑研究所”,现有大型制作作坊250㎡。在传统泥塑的基础上为满足各方面的需求,新发展有玻璃铜像、石膏像、铸铜、铁像等项目。现已有艺人12人,先后为南阳、舞阳、四川 、湖北、河南等有关景区雕塑神像、古代英雄人像等20余尊。

传统泥塑的基本特征如:以宗教泥塑为例,它结实耐久,造价低廉。泥塑的材料到处可见,如粘土、粗细纤维等。存放在屋内的泥塑,其结实、耐久性强。现存北魏、唐、宋、元、明、清各代的泥塑作品充分说明这一点。传统泥塑造型古朴、严谨,神表刻画细致,表情大胆夸张,动态意境十足,衣纹灵动飞扬,佩饰精美生动。神像如镇殿将军为例:造型以高大为主,夸大头部,以六个头比例,其挺胸、叠肚、臀部高翘,双腿横跨、右手执兵器,左手叉腰或虚抓或握拳,再附以飘逸灵动的衣带,使静中求动,显的人物劲头十足。

又如表情刻画大胆夸张,双目呈鸡卵,双眉如倒立,高额,拧眉,鼻子弓高,双翼巨大而向后收,嘴部向前突出,嘴角隆起,强化愤怒表情。甲盔佩饰强调九吞十八扎之说。衣纹强调翻、转、折、叠、飘、伸、阴、断、温、泡等。设色用传统石色,数百年不腿色。彩绘、沥粉、贴金箔,色彩效果古朴庄重,色彩炫丽,金壁辉煌,并吸收南北泥塑之长,充分显示出中原宗教文化的庄重神秘感。

 

从事泥塑二十余年,随师先后修复了中岳庙、少林寺、永泰寺、法王寺等寺庙在文革中破坏的神像。2010年又为四川汶川地震区修复损坏神像40余处。2005年又先后为洛阳地区景区、栾川、嵩县等景区设计制作传统泥塑36尊。并利用嵩山中岳传统泥塑研究所,培养青年泥雕爱好者32人。2007年为登封市标设计的“大禹像”参加郑州市民间艺术展,获二等奖。创作泥塑“老来乐”2008年在省民间艺术展中获优秀奖,培养了一批泥塑爱好者,使这一非物质遗产传承永远。

 

1992年,收李松峰为徒,传授传统泥塑的雕塑理论及实践。

2000年,举办中岳泥塑学习班,先后收黄克轩等十人为徒,传授传统泥塑的雕塑理论及实践。

 

一、少林寺四大天王、哼哈二将等,与师父合作。中岳庙镇殿将军、七十二司等,合作与独立完成。

二、独立设计制作有湖北石偃寺东方三圣像。另有洛阳市栾川的老君山老君像等。

三、并有一般小寺庙内的关公、财神、三仙娘娘、观世音菩萨等数百尊。

四、创作“大禹像”、“老来乐”、“主席像”等 ,先后在省、郑州市民间艺术展中获二等奖和优秀奖。

五、2004年后,传统泥塑作品得到专家的认可,先后加入了“河南省民间文艺家协会”及“河南省民间美术学会”。

六、2008年至2009年受四川省文物局邀请,修复震坏传统泥塑文物一百三十余项。

郑州市级非遗证书

有关传统泥塑的工具

清代末期手绘传统泥塑手稿

1、申报县、市两级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项目。

2、成立传统泥塑研究所。

3、举办传统泥塑学习班,带徒传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