自然景观

natural landscape

当前位置:首页 > 嵩山文化 > 自然景观

石淙会饮

发布时间:2014-01-07 22:17:00 点击:574

嵩山太室南麓、玉女台下的平洛涧,两岸土岭夹峙,涧口丈余,数步豁然开阔。两崖石壁高耸,险峻如削.怪石遍布,高低大小有别,姿态形状各异,石间流水淙淙,故名“石淙河”。河两岸巨石中间,有一形若车厢的大潭,故名“车厢潭”。潭中原有一方大石独出水面,高约5米、宽3米余,石顶平整如案,可


围坐10余人。

大周久视元年(700年)五月,武则天游览中岳,曾在此平台上笙笛歌舞,大宴群臣,即谓“石淙会饮”。此石称为“乐台”。武则天与群臣17人游石淙诗就刻在乐台北边临水的崖壁上,称为“摩崖碑”。

碑高为3. 65米、宽为2.4米,碑上沿凿孔眼一排,共11个,原为穿杆搭檐,以避风雨。碑诗分为三排,隔岸可视。南崖有张易之游石淙序。因后人厌恶,铲去,仅存“奉宸令”三字。诗和序均为奉宸大夫汾阳县开国男薛曜手书。除南北崖石刻之外,石林中游人题字很多,诸如“小桂林”、“千仞壑”、“涧唇洞”、

“水营山阵”、“傅梅七次到此”,等等。

河北崖上,有天然石洞一窟,阴润凉爽,洞内有块长方形的石板,传说武则天游石淙时,曾在此石板上睡过,故称“娘娘坑”。洞东断崖上另有一穴,入穴俯视,可观七上八下之游鱼,此洞名曰“观鱼洞”。

河北岸有武后三阳宫,楼阁亭台,周折崖畔,宫外御苑20里,其盛可想而知。已全毁。登上石顶,红日映照河水,微风徐徐扑面,大有人在画中之感。明初诗人郑大原《游石淙》诗道:

驱车未到已闻声,隐耳轻雷哽不惊。

石淙参差人坐立,潭开莹激鉴真平。

徐风入沼回环转,曲水浮移委宛行。

敬借傅君舟棹用,不教河汉隔盈盈。

0805122237362650

石淙会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