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化名人

Cultural celebrities

当前位置:首页 > 嵩山文化 > 文化名人

杜密

发布时间:2012-10-24 10:19:00 点击:554

杜密,字周甫,东汉颍川阳城(今河南登封)人。杜密与李膺齐名,时人称之为“李杜”,被列为八俊之一。2005年,被评为登封市十大历史名人。

杜密为人厚道,少年时怀有改革时弊的雄心壮志,并显露出了特有的才华。成年后,杜密因才华出众,为司徒胡广所辟,受到朝廷重用,被派到河北北部任代郡太守。随后,杜密又几经升迁,先后任山东泰山太守、北海相等官职,桓帝时任尚书令,迁河南尹,转太仆,最终位及人臣,相当于现在的省部级官员,成为权高位重的封疆大吏。

  杜密为官一向清正廉洁,执法严明,且知人善任。在“刑不上大夫”的封建社会,“官官相护”之风盛行于官场,官家子弟违法犯罪后,由于无人愿意去得罪,往往逍遥法外。杜密却从不徇私情,对官家子弟有为奸做恶行为者,“皆加收捕”,与庶民百姓一视同人,严厉查办。在担任泰山太守、北海相时,杜密就以捕治作恶多端的仕官子弟而闻名全国。

  对于人才,杜密又是一位慧眼识得千里马的“伯乐”。北海高密(今山东高密)人郑玄,虽然家境十分贫寒,却勤奋好学,很快就在经学上有了一定造诣。然而成年后,郑玄不得不为生计奔忙,18岁时弃学出仕,充任乡里主管收税、徭役等事务的小官,其间始终刻苦攻读不辍。郑玄21岁时,杜密任北海相途经高密,发现郑玄一直在孜孜不倦地诵经求学,其虔诚认真的精神,让杜密极为赞赏。杜密认定郑玄是个不可多得的人才,“即召署郡职,遂遣就学”,为郑玄提供了学习深造的机会,使他能够专心致志地学习。在杜密的大力扶持下,郑玄结束了乡吏生涯,踌躇满志地踏上了游学之路,足迹遍及山东、河南、河北等地,还就学于名儒马融多年。郑玄学成返回故乡时,马融对弟子们说:“我的学问都随着郑玄东去了。”至40岁,郑玄以“博极群书,精历数图纬之言,兼精算术”而闻名遐迩,“山东(太行山以东)学人无有出其右者”,成百上千的人投其门下,拜他为师。郑玄对经学的研究兼收并蓄,博大精深,著作等身,“凡百余万言”,学者无不叹服,称其为“经神”,其学说被称为“郑学”,郑玄成为著名的经学大师。

党锢之祸起,杜密被罢免归本郡阳城。杜密经常给阳城县令提一些合理化建议。阳城还有个叫刘胜的人,是从四川任上回到家乡的,整日闭门不出,更不问当地政事。太守王昱对杜密说:“刘胜刘季陵,是个清高的士人,公卿多有推举他的。”杜密却说:“刘胜位为大夫,被人待为上宾,但是知善不荐,闻恶不言,因爱惜自己的名声,隐瞒一些真情,而噤若寒蝉,这是地地道道的罪人呀。现在,有志气而能身体力行的贤人,我想法使他腾达,违道失节的人,我就纠正他的错误。这样使当地官员赏刑得中,也算是我对家乡的一点贡献吧。”王昱听后更加厚待他了。灵帝时太傅陈蕃辅政,复为太仆,党锢之祸再起,遂自杀身亡。

“天地之间有杆秤,那秤砣是老百姓”,群众的眼睛是雪亮的,一身正气、心系天下黎民苍生的杜密被人们口碑传诵,时人称誉其为“天下良辅杜周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