历史传说

Historical legend

当前位置:首页 > 嵩山文化 > 历史传说

一言九鼎

发布时间:2014-11-27 09:04:11 点击:539

  史载:五岁,大禹王巡狩。出见罪人,下车问而泣之。左右曰:“罪人不顺道,君王何谓痛之?” 王曰:“尧舜之人,皆以尧舜之心为心,寡人为君,百姓各自以其心为心,是以痛之。” 有一次大禹乘车出外巡查,遇到一个被押送的罪人,就派人去问怎么回事, 原来那个人做了坏事即将被杀掉。大禹听了,心中老大不忍,即忙下车,步行过去,直入人丛之中,抚着那罪人的背,问道:“你为什么要犯到这种死罪呢?” 那罪人知道是大禹,以为天子怜恤他,亲来抚问,一定有赦免的希望了,于是便仰面求赦。大禹又问道:“你究竟犯的什么罪呢?” 那人迟疑了一会,说道 :“我把人给打死了 。” 这时,典刑官亦立在旁边,大禹便问那典刑的官:“证据确凿吗?” 那典刑官道 :“确凿之至,一无疑义。” 大禹叹息道 :“那就没有办法赦免你了!”这时,大禹不禁纷纷泪下。左右之人问道:“这罪人证据确凿,死是罪有应得,我王又可惜他什么呢?”大禹说:“民之犯法,不是由于失养,就是由于失教。这‘教养’两项的权柄,都操在君主手里,失教失养而使百姓犯法,那就是我们的不对了。古人说,天下有道,民不离幸;天下无道,罪及善人。尧舜之民,人人能以尧舜之心为心,,犯法者绝少,没有听说过谁做坏事而要受到惩罚。现在寡人为君,不能以德化人,百姓各自以自己的心为心,不能和我同心同德,不顺道理,所以犯法的人就多。这实在是我的过失呀,是我的德智思虑不足,不能淳化百姓的风气,给他们以好的教导,以至导致出现了这样的事要受责罚。因此,犯罪的人虽是百姓,其实是由于我之不德所致,今朝这个人的斩首,虽则咎由自取,然而推原其始,未必不是寡人失教失养之过啊!所以我不能不伤感他、怜恤他了。” 禹并且当即命侍从取出一块龟板,在上面刻写了“老百姓犯了罪。责任只在在于我一人”。围观的百姓无不感诵大禹之仁德。刘向《说苑·君道》也有记载:“禹出见罪人,下车问而泣之,左右曰:“夫罪人不顺道,故使然焉,君王何为痛之至于此也?”禹曰:“尧舜之人,皆以尧舜之心为心;今寡人为君也,百姓各自以其心为心,是以痛之。”书曰:“百姓有罪,在予一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