历史传说

Historical legend

当前位置:首页 > 嵩山文化 > 历史传说

北树东移

发布时间:2015-02-22 21:12:41 点击:734

  浙江境内有座造型独特的山,名叫天目山,东西两峰遥相对峙,传说古时峰巅各有一弘清池,左右相盼,远远望去,恰似一对明澈的巨目凝视着白云蓝天。汉光武帝时,有个不同寻常的婴儿就降生在山下一户姓张的人家。传说这个婴儿出生之前,他母亲梦见一位身着锦衣玉袍的巨人来到面前,对她说:“我是魁星,将降人间。”说完递给她一朵仙花。她伸手接过仙花,就从梦中醒来,只觉得异香满室,久久不散,从此有了身孕。婴儿降生那天,整个庭院黄云笼罩,紫气环绕,曾经有过的异香再次弥漫了整个房间。谁也不曾料到,这个取名张陵的孩子日后竟成一代教主,创立了中国道教的第一个教团,被公认为道教祖师,世人尊称张道陵。

  张陵成人之后,相貌十分奇特。他身高九尺三寸,浓眉大脸,额头很宽,眼睛是淡绿色的,炯炯有神。头发泛红,胡须络腮,美髯垂胸,双手过膝,走起路来龙行虎步,十分威武,就是家人见了不免敬他三分。传说张陵七岁读《老子》,已能领悟其中深意,成年之后更是博览群书,天文地理无所不晓,是当地有名的学士,天目山下方圆数十里都有他的讲堂。他多次由地方推举,被朝廷征诏为官,但时值东汉末年,张陵深感朝廷腐败,官场黑暗,儒家学说进不能治世,退无益延命,与其混迹官场,倒不如远离仕途,浪游江湖,去追寻长生之道。

  张陵此志既立,家人也无法挽留。临别那天,他把他的学生们都招来,对他们说:“人情之常,有生必有死,有合必有离,聚极则散,乐极生悲,谁也逃不过去。我已决定离世远游,修性合道,现在跟你们告别,你们有什么要说的吗?”一个叫王长的弟子表示愿随老师同去。于是张陵遣散其他学生,带着王长离开了家乡。

  师徒二人出行之后,遍游名山大川,先后在洛阳北虻山、江西云锦山等处修道。传说居云锦山时,张陵在山岩上发现一本异书,照着书中指点修炼“龙虎神丹”,一年有红光照室,二年有五云覆鼎,三年丹成,有一条青龙、一只白虎现形空中,护卫丹灶,张陵从此成了真人。后来,人们就把云锦山改称为龙虎山,山中至今尚存藏经岩、炼丹台等遗迹。张陵丹成之后,带着王长下了山,据说在山下的西仙源得到制命五岳的秘术,在壁鲁洞得到檄召万灵的秘文。

  随后,两人又来到嵩山,一住就是几年。一天,有位白衣使者不期而至,告诉张陵说,嵩山中峰有座石室,石室之中藏有三皇内文和黄帝九鼎丹经,依之修炼者可以升仙。于是张陵斋戒七日,进了石室,脚下所到之处竟跫然有声。他顺着有声之处翻开地面的石砖,果然找到了所藏丹书。自此以后,张陵道法越练越精,能够召唤精灵,驾御神兽,可以听到千里之外的声音,还有隐身法和分身术,常常同时出现在好几个地方。这时的张陵已经六十多岁了,看起来还像是个壮年汉子。人们都说他道术高超,却不知道他内心深处的真正理想,那就是实现以道化民的宏大抱负。当他听说蜀中多名山仙药,古代曾是神仙高真聚会之地,民风又纯朴,易于教化,是个创业的好地方,就决定南下入蜀。东汉顺帝年间,张陵从嵩山出发,千里跋涉,终于来到蜀地,在那里创立了五斗米道。

  搜集整理:常松木

  寇谦之改革道教

  北魏时期,有个叫寇谦之的世家子弟,祖辈都是天师道信徒。寇谦之从小就爱好仙道,有绝俗之心,还修习张鲁之术。十多岁时,寇谦之就按照道书配方调制药饵,一连吃了几年,却不见有效。一天,他到姨妈家去,路过庭院时见到一个仆役体格健壮,干活十分卖力,征得姨妈同意,就把这个名叫成公兴的仆役带回家做自己的仆役。

  成公兴到寇家不久,奇迹便发生了。一天,寇谦之正独坐树下伏案深思。正在 打扫庭院的成公兴放下扫帚,上前一揖,问道:“主人有什么为难之事吗?”寇谦之看看他,叹口气说:“学了这么几年的算学,这几天按《周髀算经》作题,却总不合,真是扫兴。不过,这也不是你能关心的事情,不必多问。”成公兴从容地说:“您不妨让我试试。”他接过纸笔,很快就得出了答案。寇谦之十分惊异,感到此人不凡,当场就要拜他为师。成公兴坚持不肯,却要寇谦之收他为徒。从此,寇谦之就跟他结成了名为师长,实为弟子的奇特弟子。

  过了不久,成公兴对寇谦之说:“先生既然有意学道,能下决心跟我隐居修行吗?”寇谦之欣然同意。于是,师徒二人离家远走,先上了华山。成公兴采来山中草药,寇谦之吃后从此不再感到饥饿。后来,两人又入嵩山修道,一住七年。成公兴经过多年的观察,一天,对寇谦之说:“先生您恐怕不是很快就能成仙的人,不过倒是可以出去做帝王之师,成就一番事业。”随后,他后告诉寇谦之说:“我已不久于人世,明日午时将去。我死之后,请先生您替我沐浴,自会有人前来迎我。”说完他便独自了三重石室,溘然而逝。寇谦之依照成公兴所嘱,亲自为他沐浴。中午时分,果然有人在石室外面叩门,寇谦之开门一看,只见两个童子站在门外,一个捧着法服,一个拿着钵和杖。寇谦之将童子领到成公兴的榻前,成公兴竟一坐而起,穿上法服,持钵执杖,随两位童子飘然而去。

  成公兴去后,寇谦之一面守志嵩岳,精勤修道不懈,一面积极筹备出山参政。寇谦之清楚地看到:北方的天师道在张鲁去世后日趋衰微。虽然北魏统治者崇道,北魏境内的天师道得以逐步恢复和发展,但北方天师道原有的组织和制度日趋废驰,内部要求改革的呼声日趋高涨,加之各地农民起义常借天师道名义组织发动,朝廷忌惮,信道的世家大族也力图改革这种状况。在这种情况下,寇谦之在嵩山大造舆论,编造太上老君授于天师之位和神授经书的神话故事,为改革天师道做准备工作。

  寇谦之宣称:神瑞二年(415年)四月一日这天,太上老君乘坐九龙骖驾的白玉车,率领一队仙人玉女降临嵩山,嵩山顿时祥云环绕,殿宇灿然。他伏地叩拜,只听老君对他说:“自从天师张陵去世以来,地上很久没有出现可以传道化民之人。我得镇守嵩岳的仙官奏报,说你立身正直,行合自然,可处师位。现在,我授你天师之位并赐《云中音诵新科之诫》,令你宣我新科,清整道教,你要自勉!”话音刚落,祥云、宫殿和众仙真全都不见了。寇谦之得到神授经书,制定出一整套天师道改革方案,强调忠孝为本,要求纪律严明,反对犯上作乱,并吸收佛教思想,用地狱轮回警诫道众修善避恶,建斋立功。这种被寇谦之改造过的天师道被后世称为“北天师道”。

  寇谦之为了弘扬北天师道,决定出山辅佐北魏皇帝。寇谦之出山前,再次向弟子们宣布:太上老君的玄孙李谱文又降嵩山,赐《录图真经》六十余卷,命他奉持,以统“人鬼之政”,辅佐北方“泰平真君”。随后,他便带着几名入室弟子前往魏都平城。太武帝有一个汉族大臣名叫崔浩,出身于天师道世家大族,深得太武帝的宠信。于是,寇谦之就拜访崔浩,献上《录图真经》,二人深谈之下,大有相见恨晚之感。崔浩立即上书太武帝,太武帝即拜寇谦之为国师,并派出使者带上金玉、锦帛、牲口,前往嵩山祭祀。随后,又将寇谦之留在嵩山的四十多名弟子全都接到京城,在城东南为他们修了一座五层重坛的天师道场,每月供给一百二十人所需衣食。太武帝还依道教规矩,备法驾,执青旗,亲至道场,接受国师的天命符录,以示鲜卑人入主中原乃奉天承运。此后,北魏每代皇帝即位,都依此例登坛受录,道教遂成为官方宗教,达到了极盛。同时,天师道得到了官方的正式承认和支持,开始在北魏兴盛起来。

  搜集整理:常松木

  岳神授戒

  唐永淳元年(689年)到开元四年(716年),嵩山大嵩岳寺主元圭和尚在该寺讲授五戒,常为后人称道。据说中岳神还曾前来授戒呢。

  一日,元圭和尚正在讲经,有个身体魁伟,穿着官服,随带侍从的人来到了嵩岳寺,高傲地声称要会晤元圭和尚。元圭和尚看来者不是平常之辈,问:“你是来同我善意结交?还是随便来游山玩景呢?”来者没有回答,反问道:“你认不认识我是谁?”元圭和尚说:“我们出家人同你们俗家人一样,咱们初次见面,怎能知道你是谁呢?”来者夸耀自己说:“我是中岳神,是能叫任何人生与死的人。”元圭和尚听了,微微一笑,说:“我本来就没有生,你又怎么能让我死?我看我身体是与天空是一样的,看我与你也是一样的,你能让天空死吗?你能让你自己死吗?即使你能让天空和你自己死掉,我也是不生不灭的。何况你还做不到这些,又怎么能让我生,让我死?”

  中岳神一听,得知元圭和尚确实已经完全悟入空境,赶忙恭恭敬敬地施礼,请求说:我也是个聪明正直的小神,没想到大师有如此广大的智慧,请大师大慈大悲,度我出世,授我以正戒,让我摆脱烦恼。”元圭说:“既然你请我授戒,那你已经在戒中了。为何呢?因为戒就在你内心,外面没有戒,又何必让我为你授戒?”中岳神说:“你说的道理我听不懂,我只求大师给我授戒,让我成为你门下弟子。”元圭和尚说:“你来向我求戒,当然我应该对你授戒,但佛门戒律只授佛门弟子,不受法外俗人!我怎能给你授以正戒!”中岳神一看求之不得,连忙对元圭和尚虔诚表示:“我真心愿意皈依佛门,请师傅登堂授戒!”元圭和尚看中岳神改变了傲慢态度,当即表示说:“你初入佛门,只能先授你五戒,随后渐进。”中岳神赶紧合十当胸说:“谨尊师意。”元圭和尚说:“我现在对你授戒,你若能奉持,就说能奉持,若不能就说不能。”中岳神说:“行。”元圭和尚问:“你能不淫吗?”中岳神不说自己不能,而以实相告,说:“我是已经娶妻成室的人!”元圭和尚讲解说:“不是指的你娶没娶妻,而是要求你不能再有罗欲。”中岳神对“罗欲”不理解,只是摇头不语,元圭和尚进一步讲解说:“罗欲,是指你同你妻子以外的肉欲、邪欲。”中岳神理解了淫戒的含意,说:“要是这样,我能奉持。”元圭和尚又问:“你能不盗吗?”中岳神随口答道:“我大权在握,家里富有,不会去偷盗别人。”元圭和尚讲解说:“不是指你有没有盗窃行为,而是要求你不要因为有人对你贿赂,你就给人以福,反之给人以祸。”中岳神思考再三,表示说:“盗戒我也能奉持。”元圭和尚再问:“你能不杀吗?”中岳神面带难色,说:“我现在掌握生死大权,惩罚罪犯,保护众生,是我的职责,怎能对那些罪有应得者不杀呢?”元圭和尚讲解说:“不是指你杀与不杀,而是指该不该杀。不该杀的,杀了,是杀;对该杀的,不杀,同样是杀。就是说,不要有不该杀的误杀,同样,也不要有该杀的不杀。”中岳神说:“杀戒我也能奉侍。”元圭和尚问:“你能不妄吗?”中岳神很自信地说:“我为人正直,从来不曾为过妄想亡为。”元圭和尚说: “不是指你自性要妄,而是要求你对每一件公案,都要做到事前决定处置方法和处置结果,没有不合法律的。”中岳神说:“我尽力奉持。”

  元圭和尚对中岳神讲授五戒具体内容以后,接着又讲解了奉持五戒的方法和要求,说:“在奉持五戒的时候,要真正用心按戒律去做,又不要认为自己是受到戒律的约束才这样做的;要承认戒律是实实在在,对自己的思想行为具有约束力,又要做到没有戒律,同有戒律一样,自觉规范自己的思想行为。如果你能做到这种程度,就达到了先天地生而不为精,后天地死而不为老,终日变化不为动,彻底沉默寂静也不算停息。如果你能照这么做,那么虽然娶了妻子也象没有娶一样;虽然吃了贡品也象没吃一样;虽然杀生也象没有没杀一样;虽然有与天地相悖的地方,但却象是无意一样;虽然喝醉了酒但却象没喝一样,这就是所谓的无心。无心则无戒,无戒也就无心。既没有佛也没有众生,既没有你也没有我,还要戒,干什么呢?”

  元圭和尚的精辟讲解,使中岳神心悦诚服,发愿皈依,说:“弟子我以前愚昧无知,从来没有听过像师傅你今天讲得这样入情入理。我一定奉持终生。”元圭和尚高兴地说:“那就好,你若真正做到终生奉持,算是我用心不妄。”

  这就是中岳神授戒的经过。

  搜集整理:韩有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