专家论文

Expert paper

当前位置:首页 > 地质遗迹 > 专家论文

中科院专家称嵩山文化圈是中华文明核心

发布时间:2008-05-13 17:26:15 点击:1023

嵩山山年龄已有35亿岁  

  郑州晚报:目前在学术界关于嵩山的形成,有着35亿年、30多亿年、25亿年、23亿年几种说法,您认为嵩山是什么时候形成的?  

  周昆叔:我偏向于赞成35亿年前这个说法,当时中国大陆除包括嵩山几小片洼地外,几乎都处于海平面以下,包括珠穆朗玛峰地区,当时也是一片汪洋大海。  

  嵩山的形成是一个漫长的过程,经历了6次大的地质运动,才形成了现在的格局。由于地球上前3次大的地壳运动,嵩山表现得最为典型,所以前3次地壳运动命名都在嵩山。  

  (相关采访:据嵩山世界地质博物馆工作人员介绍,在35亿年前,地球刚刚形成,嵩山就开始形成了。大约在23亿年前,地壳发生了一次剧烈运动,地质学家们起名为“嵩阳运动”。此后,嵩山地壳开始下沉到海平面以下,接受了巨厚的嵩山群地层的沉积,历经10多亿年,现存2100米厚度的嵩山群底层基本上就是此时形成的。)  

  在距今18亿年前,地壳又发生了一次大的变动,被称为“中岳运动”,巨厚的石英砂岩开始慢慢隆起,并且褶皱成山。因为褶皱作用十分强烈,有的岩层甚至被挤得直立了起来,现在去嵩山太室山和少室山的南侧还都可以看到。  

  “中岳运动”后,地壳又慢慢地被夷平、下降,先是粗大颗粒的砾岩开始沉积下来,以后是砂岩、泥岩,一直到钙镁的石灰岩,然后地壳又慢慢被海水淹没。在距今五六亿年前的时候,嵩山一带又发生了一次“少林运动”,大约两亿年后,嵩山的地壳又开始上升到了海平面之上,遭受风化和剥蚀作用。  

  而现在嵩山的基本格局是于距今2.4亿年前的三叠纪时期形成的,嵩山作为秦岭东延的一部分,受到了南北方向力量的挤推,形成了现在嵩山以东西方向为主轴的走势。  

  山体大小利于人类生活  

  郑州晚报:在您撰写的《中华民族文化核心:嵩山文化圈》一文中,您强调了在中华文明发展进程中山的因素,您如何理解嵩山山体对于人类文化形成的作用。  



  周昆叔:嵩山有着很突出的特点。嵩山是秦岭的东延,但山体又相对独立,山中分布有较广的石灰岩,并形成熔岩洞,为旧石器时代人类栖息提供了条件。从嵩山的地貌来看,北边的嵩山属于中低山,海拔大约在1500米,呈东西分布。南面的部分是箕山,多在海拔1000米以下,为低山丘陵,也为东西走向。而在这两者之间,夹着一面积超100平方公里的低丘地带,海拔在300~400米,相对高度在50米之内,其间有大金店、卢店和登封盆地分布。这样嵩山就形成了有高山、低山、平地、河流的布局,在嵩山的河谷中间又沉积着肥沃的黄土层,为人类从事种植业和畜牧业提供了良好条件。  

  而从山的规模来看,嵩山面积约4000平方公里,不大不小,非常适合早期人类的生活。山体如果太大,崇山峻岭,人类就无法及时获得水、土等生活资源,而如果山体太小,人类取用资源就会受到限制,也不利于生存。因此,只有有一定规模,生活资源丰富,便利人类出入、居住和生活的山才适合人类的需要。  

  从人类生存和迁移的规律来看,早期人类对山的依赖绝不亚于对水的依赖,而嵩山的一系列特点就很好地满足了人类生活和文化发展的需要。  

  生息繁衍依赖密布水网  

  郑州晚报:河流在人类社会发展进程中的作用是不言而喻的,在水资源上嵩山有什么样的特点和优势?   
 
  周昆叔:在距今8000年至3000年期间,中国古代有河水、济水、淮水和江水4条独立入海的大河,被称为古代的“四渎”。河水就是现在的黄河,济水后来被黄河所取代,淮水就是淮河,江水就是长江。因为嵩山的河流是向四周发散的,在中国古代的4条大河中,其中3条河流的重要源流和重要补给地都在嵩山及其周边地区。从这个角度上来说,嵩山一带的文化又可称为“三河文化”,三条古代大河孕育了中国非常古老的“中原文化”,从地域文化上来讲,就是孕育了“嵩山文化圈”。  

  而在嵩山中,也分布着许多低丘和盆地,南北10公里宽,东西长约80公里,低丘中由西向东分列着南河涧沟、顾家河、少林河、老东沟、书院河、五渡河和石淙河7条河。这些河源于嵩山主峰南麓,共同南流汇入箕山北的颍河,嵩山不仅丛山密布,而且山中有低丘盆地,这样嵩山中就包含了较为广阔的汇水地域。由于嵩山北坡缓南坡陡,且相差悬殊,达1000米,这样的地貌既能挡西北干冷风,又能迎东南暖湿风,形成嵩山温和多雨气候,这些原因为嵩山带来了丰富的水源,水网的密度达到了每平方千米0.32公里。嵩山的岩石和植被构成了一个巨大的水源区,好似一个大地下水库。  

  在这一带的剥蚀堆积平原上“岗地”间有“谷地”,谷地中高的台地有10米左右,低的台地有5米左右。从仰韶时期到秦汉期间,人类只在河谷中高约10米一级高台上生活了,如位于新密境内的古城寨古城遗址就坐落在10米高台之上。  

  密布的水网还有一个重要的作用,就是嵩山的放射状,每一条河流都是人类传播文化的重要通道,例如近似羽状的双洎河水系,嵌在嵩山东侧的具茨山和云蒙山之间,伸向华北平原,此河上游一带有石灰岩分布,形成一些岩溶洞穴可供居住;山上植被茂盛,可供采食;河水流淌,可供饮用捕捞。通过研究新石器和旧石器遗址分布情况,不难看出文明是通过双洎河等河谷向华北平原进发的事实。  

  气温比现在大约高2℃  

  郑州晚报:在一些文章上,我们经常可以看到古代中原地区比现在较为暖湿的资料,具体到嵩山是一个什么样的情况?  

  周昆叔:现在的嵩山及其周边地区属于暖温带气候,而距今8000年至3000年前时的嵩山一带却属于亚热带,年平均气温比现在高2℃,降雨量比现在多200毫米。  

  之所以说嵩山一带在古代属于亚热带,是有着充分根据的,从生物、土壤等都可以看出来,如在登封的王城岗遗址,就是4000年前的龙山文化遗址,从中拿出来的木炭放在显微镜下看,鉴定出有枫香、青冈两种植物,而这两种植物是亚热带的植物,现在它们只生长在大别山以南的地区。再比如“四不像”,也就是麋鹿,是亚热带动物,在距今8000年至3000年间温暖时期,在我国东部分布很广,郑州地区就曾发现有麋鹿骸骨。  

  郑州晚报:在这种亚热带气候下,嵩山一带的土壤是不是也和现在不同,土壤对植物的生长又有什么样的变化?  

  周昆叔:距今8000年到3000年的土和现在的土有很大的不同,当时土的颜色呈褐红色,随着气候渐渐变得干旱,在距今3000年到2000年期间,嵩山一带的土壤就变成了褐色,而现在基本上变成了黄色。这种褐色土壤肥力很大,非常适合种植庄稼,为裴李岗时期,人类从狩猎业向农业转化奠定了基础。到夏商时期,人们已开始在这种褐红色土地上种粟、稻、麦、黍和大豆等农作物,成为中原夏代青铜文化形成的经济基础。  

  郑州晚报:嵩山的位置应该说处于中国东西南北的要冲,这个位置对于中原文化的形成和这一地区人类的生活有着什么样的影响?  

  周昆叔:嵩山属于中纬度地区,在北纬34至35度之间,又位于中国发达地区中部,是中国东西南北的要冲,便利于人们交往、文化辐射和反馈。  

  文明的发生是有地域要求的,比如玛雅文化、印度文化、埃及文化等也和中原文化一样,不约而同地都在中纬度上,这个纬度最适合人类居住、生存,这个地方是四季分明的地方,比如24节气就是在中原定下来的,24节气对南方和北方都不太标准,只是在中原地区才比较标准。嵩山一带在距今8000年至3000年时处于亚热带北缘,既占有南方的暖湿气候优势,又拥有北方的黄土优势,这对人类文明的孕育非常有利。  
|

 嵩山文化圈是中华文明孵化器  

  郑州晚报:刚才您已经讲了,嵩山及其周边地区有着良好的生存环境,是这种良好的生存环境创造了嵩山文化圈,而您是什么时候提出“嵩山文化圈”这一概念的,嵩山文化圈的区域范围有多大?  

    
  
  周昆叔:我最早提出“嵩山文化圈”概念是在2002年的9月15日,提出这一概念有一个很长的过程,实际上是在中原地区工作了近20年才有了这样一个想法。首先在工作过程中,发现这里的文化具有区域性,简单地说,就是这些重要的人类活动场所是围绕着嵩山的,或者说是在嵩山中,后来我就找原因,发现真的有那么回事,所以就提出了“嵩山文化圈”这个概念。  

  嵩山文化圈可以依照与嵩山的远近与文化关联程度疏密划分成核心区、边缘区和影响区几个大的层次,核心地区西起伊河、东至贾鲁河以西,南抵汝河,北到古黄河。嵩山古文化圈的时段是起自约8000年至7000年前的裴李岗文化时期到3000多年前的夏商时代。  

  郑州晚报:您曾说过中华民族文化是“有核心的多元一统”文化,而这个核心就是嵩山文化圈,怎么理解这句话?  

  周昆叔:嵩山文化圈处于中华民族文化的核心区域,有着很强的辐射力和吸纳性,好比中华文明的孵化器和发动机,因为它早在旧石器时代就已经显露出南北文化兼有的特征,是中国新石器文化很发达的地区,是立国和强国的中心地区。这些都决定了嵩山文化圈在中华民族文化中的核心地位。  

  在距今约8000年至7000年前的裴李岗文化时期,分布在嵩山地区的遗址初步统计就达43处,其数量和密度在全国都属于首位。在7000年至5000年期间,仰韶文化在中国的影响很大,西可到青藏高原东部边缘,北到长城内外,东到海滨,南到长江流域,而这种文化就诞生于中原地区,仰韶文化强大的影响力还为我们国家的统一创造出了最初的文化基础。而在距今4600年至4000年前的龙山文化时期,豫西、豫中龙山文化在黄河中下游中占据着重要的位置。  

  到距今4000年至1000年前,在郑州西北广武山麓和古济水之滨耸立了5000年前的西山古城。在4000年前的颍河支流溱河之旁至今仍耸立着世界罕见的古城寨古城。在3000年前还筑起了大师姑古城和二里头古城。嵩山地区成了中国夏商周三代的立国中心,是国家政治、经济和文化的中心,是中国踏入文明时代最早的地方,是萌发中国治国之道和形成礼仪之邦的发祥地。在距今3000年至1000年,嵩山地区是战国、秦汉、唐宋时期的世界大国的政治中心。  

  人文传统成为投资吸引力  

  郑州晚报:嵩山文化圈应该说是一个学术上的概念,它的提出对当今社会发展有无现实意义?  

  周昆叔:嵩山文化圈对于当今社会的现实意义是显而易见的,嵩山及其周边的地方突出的人文优势,成为外来投资考虑的一个重要条件。  

  因为这里有古老的文化,所以在这片土地上生活的人们,在不知不觉中就把这些优秀的文化保留了下来。有了这些文化的积淀,我们就有了聪慧的资质,就使我们容易接受新生事物,并在短时间内消化和创新。在我们把资金和项目吸引来后,人们的素质就成了项目看重的条件。凡事靠人去创造,所以一个地方要发展起来,文化传统、文化基础具有决定性意义。  

  中原地区的人们自古以来就有着勤劳、创新和克服困难的优良传统,而中原人对这种传统继承的也最好,嵩山文化圈的提出将会使我们更加了解先辈文明,为先辈创造的文明而骄傲,这样在我们心中就会产生无愧于先辈、干好事业、为祖先争光的责任感。  

  以央视举办的“感动中国人物”评选活动为例,在已经举办的4届中,在中原地区已经有张荣锁、任长霞、高耀洁、洪战辉、魏青刚等5人上榜,在最近一届中,感动中国的10名人物中有两位是河南人。这都证明着河南人的优秀品质。如果把这种优秀品质发扬开去,被吸引到河南的资金和项目就会越来越多。从这个意义上,优秀的文化传统就是一种生产力。   
 

继续凸显区位优势  

  郑州晚报:在古代的中国,嵩山的位置非常重要,既利于吸纳外来文化,又可以把自己优秀的文化辐射出去。而当今社会,嵩山地区与古代比较,在中国的地位是下降还是上升了,我们如何继续凸显区位优势?  

  周昆叔:在历史上,嵩山地区就是东西文化通道和南北文化通道的交会处,占据着重要的位置。古代的中国,从关中向东,通过渭河盆地到豫西谷地,在黄河南岸的山地和丘陵之间有一条东西向的低洼地带,形成了古老文化传播的东西通道;而在南北向上从伏牛山东麓,然后到嵩山,再到太行山东麓一直通到北京地区,有着相对较高的地势,这里既可以得到山中水源的补给,又不容易造成洪灾,于是在这一带就形成了古代中国一条南北向的文化通道,而这两个通道的交会点就是现在的郑州。嵩山文化圈成为中华民族文化的核心地区因此成了一种必然。  

  嵩山地区在古代创造下来的区位优势,仍然存在,甚至比古代在中国的位置还要重要。现在的陇海铁路和古代的东西文化通道是基本吻合的,而京广铁路和古代的南北文化通道也基本一致,这样的铁路格局是古代文化通道在当今的表现。而且,陇海铁路和京广铁路组成的通道比古代更先进、更快捷和更有效。这种区位优势,对郑州的经济发展起着决定性的作用。  

  不要说是古代,即使和近代相比,郑州的区位优势也得到了很大的改善,原来在嵩山地区,洛阳的区位优势比郑州要好,十省通衢,但随着交通中心的东移,现在洛阳的区位优势已经落后于郑州。原来之所以洛阳有着很好的区位优势,是因为洛阳附近的黄河较窄,渡河比较容易。而现在郑州已经建起了多座黄河桥,使郑州的区位优势更加凸显。  

  虽然相对而言,洛阳的区位优势有所下降,但从整个嵩山地区,包括郑州、开封和洛阳在内的区位优势来看,都比古代改善了很多。  

  破坏嵩山生态活动必须制止  

  郑州晚报:古代的嵩山,有着非常好的生态,现在的生态已经大不如前了。您认为对于嵩山的生态保护和水土保持该如何做?  

  周昆叔:在嵩山文化圈的形成过程中,嵩山作为水源地起到了关键性作用,是人类生息地和文明发展的创造地,现在的嵩山更应该让它发挥这个作用,为人类作出更大的贡献。  

  生态良好的嵩山相当于一座地下水库,所以对于嵩山的植物不要随意砍伐,要爱护土地和岩石,对嵩山要进行合理的利用。因此保护嵩山生态的重要性不是削弱了,而是增加了。  

  目前在嵩山地区,地质公园和生态环境正面临着极大的威胁,其中空气和水系遭受到的破坏最为严重。我们要意识到这个问题的严重性,坚决制止破坏嵩山生态的行为和活动。  

  嵩山文化不只是少林文化  

  郑州晚报:嵩山和泰山都是我国文明重要发祥地,嵩山与泰山比似更重要,创造的古代文化要更辉煌,但嵩山的名气却远远比不上泰山。按照您的理解,为什么会出现这一状况,我们又该如何让大家了解嵩山的文化,了解嵩山文化圈?对于嵩山古老的文化遗址又该如何开发和利用?  

  周昆叔:嵩山少林寺有着悠久的历史和深厚的文化,郑州应该宣传好少林寺和大力传播和发扬少林功夫。但少林寺只是嵩山文化中极小的一部分,论历史悠久,比少林寺悠久的文化遗址多的无法计算。所以在嵩山中,还有很多深厚的文化需要宣传,郑州需要做的工作还有很多。  

  在嵩山文化圈范围内,分布着许许多多的文化遗址,仅旧石器遗迹就有300多处。古代嵩山地区的文化发达从国家文物保护单位上也可以看出来,在五岳中,国家文物保护单位衡山有1处,泰山5处,华山和恒山各3处,而嵩山却有13处,超过了五岳国家级文物保护单位的50%。  

  但这些国家级文物保护单位,有许多还不被普通市民所知。嵩山的古老文化遗存对于我们后人来说,还是一本学习优秀传统文化的好教材,也是一个巨大的博物馆,它们不是在房子里,而是在广阔的田野中。  

|

以位于新密市境内的古城寨来说,就完全可以开发和利用,让人们去旅游,去领略我们先人的聪明才智。 

  古城寨是4000多年前的一座古城,但现在大部分墙体还保存完好,最高处有16米,低处也有5米。古城寨的古城墙之所以能保存下来,是因为在建城之前,就作了科学的设计和规划。古城寨的周围都有水,西面是溱水,南边是一条无名小河,东部还有个湖泊,城的外面还有城壕,城里的水可以排到河里,使城墙免受雨水的浸泡。筑城墙采用了虚实相结合的方法,有利于城墙抗折,抗倒伏。因此,古城寨古城不仅似座天然的古文化博物馆,而且是古代科学馆。 

  在嵩山地区,像古城寨一样的文化遗址还有很多,现在还都没有开发和利用,在民众之间的宣传也不够。我们希望郑州能够利用好这些资源,去引导人们认识和了解嵩山古老的文化。而且嵩山还是黄帝活动的中心地区,许多姓氏都起源于这里,对于嵩山文化圈的宣传能增强中华民族的凝聚力,促进寻根文化的发展。 

  一位嵩山迷的视角:重振威名需要一张新名片

  “嵩山的登山乐趣,在名山之中绝对可以名列前茅。”郑州市的登山迷企鹅(网名)这样形容嵩山。企鹅和朋友们几乎每周都要去登一次嵩山,而像企鹅这样的嵩山迷在郑州大有人在。“少说也有几百人。”企鹅说。“但嵩山的登山乐趣还没有被大多数人所知,比起华山、泰山等名山,嵩山在登山者和游客中的知名度明显较低;甚至,河南省内很多山的名气现在都比嵩山大。这没道理,也不应该啊!”企鹅感叹道。华山和泰山上总是游客接踵,而在嵩山的三皇寨和峻极峰,则很少见到明显的客流,更不用说其他的山峰了。嵩山的现状和它享有的“中岳”威名很不相称,企鹅等嵩山迷认为,应该尽快重振嵩山的雄风,让它重新成为登山爱好者及游客心目中一座圣山。“不能让中岳嵩山只在地理课本上有名。”

  嵩山素描:险且柔,充满乐趣

  嵩山共有大小72座山峰,其中太室和少室各占36座,72峰峰峰有名。72峰中的主要山峰企鹅都攀登过,而且一张嘴就能说出二三十个峰名。在企鹅眼里,嵩山的险峻一点也不比华山差,而柔美也不比黄山差,企鹅举了两个例子来证明自己的观点。

  比如攀登峻极峰。从法王寺沿步道而上,一路树木葱葱溪水潺潺,感觉上不是在爬北方的山,而是在爬一座秀丽的南方的山,除了没有迎客松外,并不比黄山差;从老母洞沿步道而上,能感到嵩山的陡峭、磅礴,以及宗教根基的深厚;从卢崖瀑布沿步道而上,除了亲水之外,又在天高地阔中让人心情顿时开朗;而从嵩阴公园到峻极,则穿松林听松涛走小道,没有人工痕迹充满了野趣。

  比如三皇寨。万仞之高的山壁直上直下,其险峻不是华山胜似华山,站在半山腰的步道上俯视,绝对会让你震撼。另外,未被开发为景区的很多山峰,如连天峰、紫霄峰等,攀登时需要攀岩和抱石之类的技巧,更是被登山爱好者奉为“经典登山线路”。

  这些年来,嵩山就像得了失语症般默默无语,相反的,其他很多山却很活跃,频频搞各种活动强调自身的存在,推销自己的魅力。远的不说,比如省内的白云山,定期搞越野定向比赛,甚至连摩托车都被召集到山上参加一项活动。嵩山为什么不能搞一些活动?哪怕是一年一度搞一个登山节也好呀!说到这里,企鹅有些激动。

  “爬山时,经常能听到轰隆隆的放炮声,我知道,那是采石场在开山取石。”企鹅说到这儿很气愤,“我们没有让嵩山享有它曾经的荣光,已经很对不起嵩山了,还有人为了眼前的丁点利益去炸它,真是太过分了!”

  植被素描:品种多,覆盖率高

  “远看嵩山,会觉得光秃秃的缺乏植被,其实不是这样的。不管是太室山还是少室山,植被都不错,可以说,只要是有土的地方,都有植被。爬山的时候,经常因为灌木过密而把人弄得很辛苦。”企鹅说。嵩山最常见的乔木有人工种植的柏、松,以及自然生长的栎树。

  在少室山的大寨顶,有嵩山最大的原始森林;在太室山的卧龙峰顶和望都峰顶一带,有嵩山最大的人工松树林。春天,嵩山到处盛开着迎春花,还有杜鹃、桃、李等;夏天,在山上可以摘到野桑葚吃;秋天,嵩山特有的一种黄颜色的山楂则很多。

  看杜鹃花开山如染,人们会去豫南的大别山;看秋叶红遍万山,人们会去豫北的太行山;想在天然氧吧里尽享森林浴,人们会去豫西的伏牛山。而号称“中岳”的嵩山,却没有什么树的吸引元素,缺乏卖点,企鹅说。这是其一。其二,没有哪棵树或哪种树能和嵩山30亿年的古老相匹配,山上没有古树、奇树、名树。如果有人问起嵩山的树,恐怕很难很荣耀地说给别人听。

  黄山死棵树都会引起全国人民的关注,可见,树对一座山来说有多重要,我们嵩山也需要有起到名片作用的树。

  动物素描:鸟儿鸣,松鼠嬉戏

  嵩山的动物,经常可以看到的以鸟为主。“这两个星期去嵩山,到处都能听到野鸡的叫声,现在野鸡正在繁殖,所以叫声比平时多。”企鹅说。除了野鸡,大型鸟还有鸦比较常见,而小的鸟种类很多也很容易见到。兽类中,松鼠很常见,獾、鼬、果子狸不容易见到,但它们的窝很容易发现。

  没有动物的山,未免显得死气沉沉没有活力。说实话,嵩山的动物不论从数量上还是从品种上,都不是很多,这一事实靠自然繁殖短期内无法改观,我们是不是可以人工放养一些?说到这里,企鹅又谈到了一次登山的遭遇:“我正走着,突然被绊了一下,低头一看,原来脚被一个套动物的套子给套住了。嵩山上的动物本来就不多,还有人干这缺德事。”

  水源素描:有泉水,溪流众多

  “我所走过的嵩山的山谷,基本上都有水,但水量很小。我走过的叫‘泉’的地方有两个,一个叫‘搠刀泉’,没水;一个叫‘西流泉’,有水。”企鹅认为,这两句话是他对嵩山水的全部认识。当然,嵩山还有少林水库和卢崖瀑布。

  “3月份的时候,我发现卢崖瀑布的上游正在修水坝,用来解决卢崖瀑布枯水期的水流问题,看来管理者已经认识到嵩山水景不足的问题了。”企鹅说,虽然嵩山的溪流很多,但溪流普遍太小,有的甚至小到相当于一个自来水龙头的流量。

  汝河、双洎河与贾鲁河均发源于嵩山。“我想,嵩山的过去肯定水量充沛。如果时光真的可以倒流的话,我很愿意回到过去看看嵩山的水。”在企鹅这样的嵩山迷们看来,缺水的嵩山让人深深遗憾。

  嵩山文化圈是黄帝主要活动地域 

  据中华炎黄文化研究会理事赵国鼎介绍说,嵩山绵延东去是具茨山,姬水流向山下的新郑,5000多年前有一个叫有熊的部落就聚居在这样的青山绿水间。中华民族的祖先黄帝就出生在这里。嵩山地区是黄帝的都城所在,周边遗留下大量的黄帝遗迹,北距轩辕之丘60公里的郑州西山古城址,经考古学家多次发掘考证,正是历史文献记载的黄帝时期。 

  赵国鼎还介绍说,黄帝所生活的年代,与考古学上的仰韶文化的中晚期一致,距今约5000年。郑州周围在黄帝时期就是一个人口稠密的地区,仅上个世纪,在郑州市区和登封、新郑、巩义、新密等几个下辖县市就发现了40多个与黄帝同时代的人类生活遗址。其中,在郑州市沟赵乡后庄王、巩义市洛河镇洛口村伏羲台等遗址中发现了用陶制作的纺轮,在郑州市工人路林山寨、巩义市河洛镇滩小关村等几个遗址中发现了用石材制作的纺轮。从这些器物上看,这些地方的居民已开始织布,逐步取代身上的麻、兽皮和树叶